雙子表面活性劑及其抗菌性能
傳統(tǒng)的表面活性劑是由極性的親水基團和非極性的疏水基團構成的具有“兩親性”的化合物,目前,隨著制造業(yè)的精細化和系統(tǒng)化發(fā)展,生產過程中對表面活性劑性能的要求正在逐漸增加,因此,尋找和開發(fā)具有更高表面性能和具有特殊結構的表面活性劑具有重要的意義。雙子表面活性劑的發(fā)現(xiàn)彌補了上述空白并滿足了工業(yè)生產要求。常見的雙子表面活性劑是一種具有兩個親水基團(一般是離子或者具有親水性的非離子)和兩條疏水烷基鏈的化合物。與傳統(tǒng)的單鏈表面活性劑相比,雙子表面活性劑通過聯(lián)接基團(spacer)把兩個親水基團聯(lián)接在一起。簡而言之,雙子表面活性劑的結構可以理解為是將兩個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的親水頭基巧妙地用聯(lián)接基團鍵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雙子表面活性劑的特殊結構導致它具有較高的表面活性,其主要原因在于:
(1) 雙子表面活性劑分子的兩條疏水尾鏈使其疏水作用增強,表面活性劑離開水溶液的趨勢增大;
(2) 受到聯(lián)接基團的影響,親水頭基之間尤其是離子頭基由于靜電排斥作用而彼此分離的傾向被大幅度削弱;
(3) 雙子表面活性劑的特殊結構影響其在水溶液中的聚集體行為,使其具有更復雜多變的聚集形態(tài)。雙子表面活性劑與傳統(tǒng)的表面活性劑相比,表(界)面活性更高、臨界膠束濃度更低、潤濕性能更好、乳化能力和抗菌能力都更強。因此,雙子表面活性劑的開發(fā)和利用對于表面活性劑的發(fā)展和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陽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
陽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可以在水溶液中解離出陽離子,主要有銨鹽、季銨鹽型雙子表面活性劑。陽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生物降解性好、去污能力強、化學性質穩(wěn)定、毒性低、結構簡單、易合成、易分離提純,同時還具備殺菌性、防腐性、抗靜電性、柔軟性。
季銨鹽型雙子表面活性劑一般由三級胺通過烷基化反應制備。主要有以下兩種合成方法:一種是以二溴取代烷烴和單長鏈烷基二甲基叔胺為原料季銨化;另一種是以1-溴代長鏈烷烴和N,N,N’,N’-四甲基烷基二胺為原料,無水乙醇做溶劑,加熱回流,進行季銨化反應。
二、陰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
陰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可以在水溶液中解離出陰離子,主要有磺酸鹽、硫酸酯鹽、羧酸鹽和磷酸酯鹽型雙子表面活性劑。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較好的去污、發(fā)泡、分散、乳化、潤濕等性能,被廣泛用作洗滌劑、起泡劑、潤濕劑、乳化劑和分散劑。
三、非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
非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不能在水溶液中解離,以分子形式存在。該類型的雙子表面活性劑到目前為止研究的還較少,目前有兩類,一類是糖的衍生物,另一類是醇醚、酚醚類。非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在溶液中不是以離子狀態(tài)存在,所以它具有高穩(wěn)定性,不易受強電解質的影響,與其他類型表面活性劑復配性好,溶解性好。因此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洗滌性、分散性、乳化性、起泡性、潤濕性、抗靜電性和殺菌等多種性能,可廣泛用于農藥、涂料等各方面。
1、雙子表面活性劑的理化性質
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活性
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測量其水溶液的表面張力。從原理上來看,表面活性劑是通過在表(界)面上的定向排布降低溶液的表面張力。與結構類似的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相比,雙子表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濃度(CMC)要小兩個數(shù)量級以上,并且C20值也明顯降低。雙子表面活性劑分子中擁有兩個親水基團,可以幫助其在擁有較長疏水長鏈的同時保持良好的水溶性。在水/空氣界面上,由于空間位阻效應以及分子中同種電荷相斥的影響,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的排布較為松散,從而使其降低水表面張力的能力弱化。而雙子表面活性劑的聯(lián)接基團以共價鍵結合,使兩個親水基團的距離保持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遠小于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親水基團之間的距離),從而使雙子表面活性劑在表(界)面上的活性更好。
2、雙子表面活性劑的組裝結構
在水溶液中,隨著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濃度增高,其分子在溶液的表面達到飽和,進而迫使其他分子向溶液內部遷移從而形成膠束。表面活性劑開始形成膠束時的濃度稱為臨界膠束濃(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 。在濃度大于CMC后,與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聚集形成球形膠束不同,雙子表面活性劑因為結構上的特點會產生多種膠束形態(tài),如線形、雙層結構等。膠束的大小、形狀和水化作用的不同對溶液的相行為和流變學性質有直接影響,也會導致溶液粘彈性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的表面活性劑,如陰離子表面活性劑(SDS),通常都是形成球形膠束,對溶液的粘度幾乎無影響。但是,雙子表面活性劑的特殊結構導致其形成的膠束形態(tài)更加復雜,其水溶液的性質也與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有較大差異。雙子表面活性劑水溶液的粘度隨著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濃度增加而增大,可能是因為所形成的線形膠束相互纏繞成網狀結構。然而,繼續(xù)增加表面活性劑的濃度可使溶液的粘度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因為網狀結構被破壞而形成其他膠束結構。
3、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性能
作為有機抗菌劑的一種,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機理主要是其與微生物的細胞膜表面陰離子相結合,或者與巰基反應,破壞其蛋白質和細胞膜的生產,從而破壞微生物組織以抑制或殺滅微生物。
3.1 陰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性能
抑菌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主要是其攜帶的抑菌基團的性質決定了抑菌性能。在天然膠乳、涂料等膠體溶液中,親水鏈與水溶性的分散劑結合,疏水鏈會與疏水性的分散質定向吸附而結合,從而將兩相界面轉化為致密的分子界面膜。這層緊密的保護層上的抑菌基團抑制細菌的生長。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抑菌機理與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抑菌機理有著根本性的不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抑菌作用和其溶液體系以及抑菌基團有關,因此該種類型的表面活性劑會受到限制。此類表面活性劑必須達到足夠的含量,使得體系的每個角落都有表面活性劑的存在,才能產生良好的微生物殺滅作用。同時該種表面活性劑殺菌缺乏定位及針對性,不僅造成沒有必要的浪費,長時間使用還會產生抗藥性。
以烷基磺酸鹽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為例,已用于臨床醫(yī)學。烷基磺酸鹽類藥物如白消安、曲奧舒凡,主要治療骨髓增生類疾病,作用于鳥嘌呤和脲嘌呤之間產生交聯(lián),同時這種改變不能被細胞校對修復,從而使細胞凋零死亡。
3.2 陽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性
陽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主要開發(fā)的類型是季銨鹽型雙子表面活性劑。季銨鹽型陽離子雙子表面活性劑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因為季銨鹽型雙子表面活性劑分子中有兩個疏水的長烷烴鏈,疏水鏈與細胞壁(肽聚糖)之間形成疏水吸附作用;同時其含有兩個帶正電荷的氮離子,這樣會促進表面活性劑分子吸附到帶有負電荷的細菌表面,通過滲透和擴散,使其疏水鏈深入菌體細胞膜的類脂層,改變細胞膜的滲透性,導致菌體破裂,此外親水基團深入蛋白質,導致酶失去活性和蛋白質變性,由于這兩種作用的聯(lián)合效應,使得該殺菌劑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但從環(huán)境角度來看,這些表面活性劑具有溶血活性和細胞毒性,與水生物的接觸時間較長,生物降解也會增加其毒性。
3.3 非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性能
非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目前有兩類,一類是糖的衍生物,另一類是醇醚、酚醚類。
糖的衍生物類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機理是依據(jù)分子的親和性,糖的衍生物類表面活性劑可以與細胞膜結合,因為細胞膜上含有大量磷脂。當糖的衍生物類表面活性劑達到一定的濃度時,會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形成孔隙和離子通道,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和氣體交換,使得內容物外流,最終導致菌體死亡。
酚醚、醇醚類抗菌劑的抗菌機理是作用于細胞壁或細胞膜及酶,阻止代謝功能,破壞再生功能。如二苯基醚及其衍生物(酚類)的抗菌藥物浸入細菌或病毒細胞中,通過細胞壁、細胞膜,抑制與合成核酸和蛋白質有關的酶的作用和功能,限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同時使細菌內的酶的代謝功能和呼吸功能發(fā)生麻痹,進而衰竭。
3.4 兩性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性能
兩性雙子表面活性劑是指分子結構中同時具有陽離子和陰離子,能在水溶液中電離,在某種介質條件下表現(xiàn)出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特性,而在另一種介質條件下又表現(xiàn)出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特性的一類表面活性劑。兩性表面活性劑的抑菌機理尚無定論,但通常認為,其抑菌作用可能與季銨鹽類表面活性劑類似,表面活性劑易被吸附在帶負電的細菌表面,干擾細菌新陳代謝。
3.4.1 氨基酸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性能
氨基酸型雙子表面活性劑是由兩個氨基酸組成的陽離子型兩性雙子表面活性劑,因此它的抗菌機理與季銨鹽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機理較為相似。與季銨鹽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相比,它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易生物降解,溶血活性低,毒性低,因此正對其應用不斷開發(fā),對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展。
3.4.2 非氨基酸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性能
非氨基酸型的兩性雙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表面活性的分子殘基中同時包含不可被電離的正、負電荷中心。非氨基酸型雙子表面活性劑主要有甜菜堿型、咪唑啉型、氧化胺型。以甜菜堿型為例,甜菜堿型兩性表面活性劑分子中既帶有陰離子又帶有陽離子基團,不易受無機鹽的影響,在酸性和堿性溶液中都具有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在酸性溶液中抗菌遵循陽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機理,在堿性溶液中遵循陰離子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抗菌機理。
江蘇大堯化工材料有限公司